当前位置: 武汉挂历印刷厂首页 » 行业知识 » 武汉台历印刷行业后期时间招工难

行业知识

武汉台历印刷行业后期时间招工难

发布时间:2014/7/16 21:47:02

武汉台历印刷行业后期时间招工难

从2014年至今年上半年,据武汉官方公布数字,共倒闭企业1207家,同时失去63万个就业岗位。估计有上百万农民工离开武汉。彼时的武汉,工厂倒闭风声鹤唳,农民工讨薪、卷铺盖还乡的景象所在皆是。反映在用工需求上,2008年一至四季度直线下滑,一季度用工需求为28.5万人,四季度仅为10.9万人。那时人们认为,武汉走到了穷途。

然而仅仅时隔半年,从今年二季度开始,企业用工出现回暖,而且势头越来越明显。4月份,一家台资饰品厂的老板对记者表示,订单有所回升,企业在萧条中艰难获得支撑。到5月份,她又告诉记者,工人已不能应付纷至的订单,需要加招人手。

外贸订单回升,带来了用工需求的回升。今年二季度用工需求为18.7万人,接近去年同期水平。三季度延续了二季度的态势,智通人才市场统计,7月用工量比6月增加了15%,8月亦稳中有升,企业的招聘职位数已经达到去年同期9成。平均每个职位只有一名求职者应聘,几乎达到“零竞争”状态。对求职者来说,就业竞争不激烈,还可以挑挑选选,无疑是找工作的最佳时机。但对企业来说,拿到订单,却找不到干活的人,眼睁睁看着利润溜走,就像眼瞅着庄稼烂在地里。

一家塑料包装公司在智通人才市场租的摊位上挂着设计、分切、铜版台历印刷等招聘职位,但两名工作人员枯坐一天没有招到几名员工,二人没等招聘会结束便收拾物品草草离场。招聘遇冷的企业不只万氏达一家。在智通人才市场的7-8月份,每月产生8万个职位,但求职者只有6万余,缺口约2万人,注定有一些企业招不到人。

缺工在武汉不是希罕事,始自上世纪80年代的打工潮就发生在缺乏劳动力的武汉。在2003年,武汉大范围的“招工难”引起广泛关注。在双转移之前,8成的武汉企业靠接外贸订单安排生产,由于大量短缺一线工人,企业饱受开工不足的困扰。以制鞋企业为例,缺工严重时,鞋厂不敢接单,或接单后外包给其他厂。若缺工实在厉害,就只能关闭生产线。一家4000人的鞋厂,如果缺工800~1000人,就要关闭一条成型线。最糟糕的时候,一家鞋厂5条成型线会被关掉3条。2013年武汉半数以上的鞋厂曾因缺工而关闭生产线。

危机爆发前的武汉,每年七八月份都会发生季节性的“民工荒”,因为是七八月是开工旺季,各厂都在用人,劳动力供不应求。每年开工旺季,会出现10万人左右的用工缺口。金融危机后出现的用工短缺,在具体层面上跟以往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缺工的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这是由武汉的产业结构特点所决定的。

每年四季度,企业通常会招聘一些人为来年做储备,业内叫做“储干”,但2008年四季度,却少有企业“储干”,人才市场一片萧条。往年用工旺季在一季度已经开始,但在2014年一季度并未呈现旺季气象,二季度才有了“旺”的苗头。“用工周期的异动,跟金融危机对武汉外向型经济的打击有关。”智通人才市场公关部经理蔡小梅对本刊记者表示。此次缺工发生在金融危机后一年这个关键节点,分外引人关注。

结构性缺工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武汉缺工,具有鲜明的特征,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由经济转型引发的对设计、研发、营销人才的追捧以及此类人才的短缺。

早在2014年底,武汉市政府就注意到加工贸易企业抵御外部风险能力低下的缺陷,提出“经济社会双转型”。经济转型的目标,就是要从过去的廉价资源主导转向自主创新主导。2008年金融危机延伸到全球产业体系,武汉外销订单锐减3成,靠“三来一补”模式纵横30年无阻的加工贸易企业陷入出不去、进不来的困境。众多企业为生存计,开始脱胎换骨谋求内销通道。

开拓内销的话,不能照搬国外的图纸,而是要设计、研发适合大陆消费市场的产品。以厚街镇的家俱制造业为例,以前接单生产,图纸随单送到,工厂不需要有自己的设计师、结构工程师。但要做内销的话,欧风美雨的家俬不见得迎合大陆消费者口味,于是必须招这么一批人,来设计家俱的款式、构造、流程等一整套工序。在疾变的市场上,靠抄袭别人是没有竞争力的。要做市场上独一无二的产品,就要有核心的研发力量,对市场流行元素进行调查和可行性分析。基于此,专业的设计研发人才开始变得抢手。

产品设计出来后,第二步是建立营销渠道,这需要动用很大的人力财力。据理想人才市场营销总监黄京介绍,早在2007年,金融风暴尚未波及中国市场时,不少厚街的家俱企业看到国内市场潜力,已着手在内地进行营销渠道建设。外销和内销渠道不同,所需的人才也完全是两个概念。珠三角外销体系先是由港资企业奠定“前店后厂”格局,随后由数不清的外贸公司所构建,接单、派单、发货、结算形成完善的流程。聚居在武汉海关附近的报关员群落表明这个体系已相当成熟和职业化。而内销看重的是对大陆市场的熟谙程度,需要有市场头脑和拓展能力的商战之士。近两年来,市场营销人才成为武汉人力资源市场上最火爆的招聘职位,无论在智通、理想等大人才市场还是镇区小劳务市场,其炙手可热的程度概莫能外。

营销、设计人员的紧缺,与缺少普工的市场状况有明显不同,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这被称作“结构性缺工”。智通人才市场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以来出现的用工紧张,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短缺特征。企业青睐有3至5年以上经验的技术、生产和市场营销人,这部分用工需求占招聘职位总数的45%左右,这部分人才相应最为稀缺。

珠三角企业对较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显然是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所支配的,这表明原来只满足于流水线作业和廉价劳动力的的制造业工厂对企业价值有了更高追求,这是推动经济转型的那只“看得见的手”所乐见的成效。

本文源于:武汉挂历厂家 http://www.027pwg.com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X
    客服中心
    返回顶部